GB∕T 37835-2019 太陽輻照度確定過程一般要求
- word版文件下載:
-
特別提醒:word版是本站通過人工智能從pdf轉換成的word版本,正確率只有90%左右(正在通過訓練繼續提高準確率),排版恢復的也并不完全準確,沒有進行任何人工校對,VIP會員直接免費下載即可,普通會員無法通過點數下載,算是給VIP的活動。
特別提醒:word版是不完美的,錯誤較多,只能參考,有需要的可以少打一些字,別下載了找我們說word內容有問題,這是送給VIP會員的。
- 文檔部分內容預覽:
建立太陽輻照度產品類型的目的是使供方和用戶之間具有一種共同的、易于公認的方法,以用于識 別符合標準的太陽輻照度產品
7835—2019/ISO21348.
況。替代值和指數的量值與太陽活動物理過程相關,并能夠在規定時間間隔內給出
太陽輻照度光譜分類是根據供方和用戶組織的推薦或習慣進行定義的。不同組織使用的分類可能 在著不同或交叉,這些定義均收入到本章。當意思不清或交叉時,本標準不建議用一個定義覆蓋另一 個定義。預計將來會修改這些定義或根據習慣進行定義。6.2~6.9的信息以表格形式匯總于表1中 表2給出了倍數的SI前綴和符號),信息的圖型格式見圖1。 本章中使用的波長單位是Sl的導出單位納米(nm),這里,1nm=1×10§m,米(m)是Sl的基本單 位。本章也參考使用SI的其他導出單位,組織公認的適當單位。這里,包括微米(1um=1×10‘m)、毫 米(1mm=1X103m)、厘米(1cm=1×10m)和赫茲(s)
太陽總輻照度也稱全日面的太陽輻照度硅鋼片標準,是在一個天文單位距離上對所有波長的積分,并以瓦钅 米(W·m)為單位給出(見2.1、2.2和7.2)。2.3中描述的太陽常數是太陽總輻照度的平均值
Y射線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0.00001 A<0.001)nm的波段內 注:通常,數據供方使用本定義中的本光譜分類
6.4.1硬X射線(HXR)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0.001≤入<0.1)nm的波段內。 注:通常,數據供方使用本定義中的本光譜分類。 6.4.2軟X射線(SXR)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0.1≤入<10)nm的波段內 注:通常,數據供方使用本定義中的本光譜分類。某些高層大氣物理學家考慮軟X射線時,范圍擴大到30nm,這 是較少使用的
1 硬X射線(HXR)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0.001≤入<0.1)nm的波段內。 注:通常,數據供方使用本定義中的本光譜分類。 .2軟X射線((SXR)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0.1≤><10)nm的波段內 注:通常,數據供方使用本定義中的本光譜分類。某些高層大氣物理學家考慮軟X射線時,范圍擴大到30nn 是較少使用的
注:通常,數據供方使用本定義中的本光譜分類
6.5.6紫外線C(UVC)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100≤入<280)nm的波段內。 注:本定義由全球太陽UV指數(UVI)給出(見參考文獻[9]和參考文獻[10])。 6.5.7中紫外線(MUV)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200≤入<300)nm的波段內 注:通常,高層大氣物理學使用本定義。 6.5.8紫外線B(UVB)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280≤入<315)nm的波段內。 注:本定義由全球太陽UV指數(UVI)給出(見參考文獻[9]和參考文獻[10])。 6.5.9近紫外線(NUV)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300≤入<400)nm的波段內。 注:通常,高層大氣物理學使用本定義 6.5.10紫外線A(UVA)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315≤入<400)nm的波段內 注:本定義由全球太陽UV指數(UVI)給出(見參考文獻[9]和參考文獻[107)
B/T37835—2019/ISO21348:2007
6.6.1可見光、目視光或VIS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380≤入<760)nm的波段內(見參考文獻[11])。 注:太陽可見光被定義為在光譜中可以刺激人的視網膜錐體的電磁譜,例如:感光視覺。大多數人的感光范圍 380nm到760nm。但某些人可以感覺到830nm的長波!肮狻币辉~僅適用于電磁光譜的可見部分。 6.6.2紫色光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360<入<450)nm的波段內。 6.6.3藍色光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450≤入<500)nm的波段內。 6.6.4綠色光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500≤入<570)nm的波段內。 6.6.5黃色光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570<入<591)nm的波段內。 6.6.6橙色光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591≤入<610)nm的波段內。 6.6.7紅色光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610入<760)nm的波段內
微波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1000000≤入<15000000)nm的波段內。 注: 1 000 000 nm=1 mm,15 000 000 nm=1.5 cm. 太陽微波輻照度引起無線電通信和導航頻率的干擾或噪聲。干擾頻帶覆蓋了以下無線電波長(見 參考文獻[12]】: W波段,頻率范圍為100.0GHz≥v>56.0GHz,或波長范圍為3.00×10°nm≤>入<5.35×10°nm V波段,頻率范圍為56.0GHz≥v>46.0GHz,或波長范圍為5.35×10°nm≤入<6.52×10°nm; Q波段,頻率范圍為46.0GHz≥v>36.0GHz,或波長范圍為6.52×10°nm≤入<8.33×10°nm; K波段,頻率范圍為36.00GHz≥v>10.90GHz,或波長范圍為8.33×10°nm≤><2.75×10°nm X波段,頻率范圍為10.90GHz≥v>5.20GHz,或波長范圍為2.75×10°nm≤><5.77×10°nm; C波段,頻率范圍為6.20GHz≥v>3.90GHz,或波長范圍為4.84×10°nm≤>入<7.69×10°nm; S波段,頻率范圍為5.20GHz≥v>1.55GHz,或波長范圍為5.77×10°nm≤入<1.93×10°nm;
微波輻照度定義在波長為(1000000≤入<15000000)nm的波段內。 注: 1 000 000 nm=1 mm,15 000 000 nm=1.5 cm。 太陽微波輻照度引起無線電通信和導航頻率的干擾或噪聲。干擾頻帶覆蓋了以下無線電波長(見 參考文獻[12]】: W波段,頻率范圍為100.0GHz≥v>56.0GHz,或波長范圍為3.00×10°nm≤入<5.35×10°nm; V波段,頻率范圍為56.0GHz≥v>46.0GHz,或波長范圍為5.35×10°nm≤入<6.52×10°nm Q波段,頻率范圍為46.0GHz≥v>36.0GHz,或波長范圍為6.52×10°nm≤入<8.33×10°nm; K波段,頻率范圍為36.00GHz≥v>10.90GHz,或波長范圍為8.33×10°nm≤><2.75×10°nm X波段,頻率范圍為10.90GHz≥v>5.20GHz,或波長范圍為2.75×10°nm≤入<5.77×10°nm; C波段,頻率范圍為6.20GHz≥v>3.90GHz,或波長范圍為4.84×10°nm≤><7.69×10°nm; S波段,頻率范圍為5.20GHz≥v>1.55GHz,或波長范圍為5.77×10°nm≤入<1.93×10°nm;
GB/T37835—2019/ISO21348:2007
I.波段,頻率范圍為1.550GHz≥v>0.390GHz,或波長范圍為1.93×10°nm≤入<7.69×10°nm; P波段,頻率范圍為0.390GHz≥>0.225GHz,或波長范圍為7.69X10°nm≤入<1.33X10°nm。
nm的波段內,里然大多數太 陽測量范圍在(1000000≤入<10000000000)nm給出。 注:100000nm=0.1mm或大約3000GHz,100000000000nm=100m或大約3000kHz;1000000nm=1mm 或大約300 GHz,10 000000000 nm=10m或大約30MHz.。 太陽無線電輻照度能夠引起無線電通信和導航頻率的干擾或噪聲。干擾頻帶如下(見參考文獻 12]): 極高頻率(EHF),頻率范圍為300GHz≥v>30GHz,或波長范圍為1.00×10°nm≤入<1.00× 10°nm; 超高頻率(SHF),頻率范圍為30GHz≥v>3GHz,或波長范圍為1.00×10°nm≤入<1.00× 108nm; 特高頻率(UHF),頻率范圍為3GHz≥v>0.3GHz,或波長范圍為1.00×10"nm≤入<1.00X 10°nm; 甚高頻率(VHF),頻率范圍為0.3GHz≥v>0.03GHz,或波長范圍為1.00×10°nm≤入<1.00× 10l°nm; 高頻率(HF),頻率范圍為0.03GHz≥v>0.003GHz,或波長范圍為1.00×101°nm≤入<1.00× 1onm。 赫茲是頻率v的計量單位,V=c/入,這里c是真空中的光速,定義為299792458m·s",入是以米 為單位的波長,如:10.7cm無線電波通量可以轉換為以Hz為單位:(299792458m·s*)/(0.107m)= 2801.799MHz 注: 1 kHz=1X10° Hz.1 MHz=1X10° Hz.1 GHz=1X10° Hz
本標準的符合性準則包括太陽輻照度產品類型(見第5章)和太陽輻照度光譜分類(見第6章)共同 活動。這些準則規范了確定太陽輻照度符合性的過程,包括太陽輻照度產品的數據報告、文件編制、 公開出版和歸檔
太陽輻照度應以國際單位制(SI)瓦每平方米(W·m)為單位,太陽分光輻照度應以國際單位 制(SI)瓦每立方米(W·m3)為單位,也可將單位轉換成其他適合的慣用單位,如:瓦每平方米納米 W·m?·nm")。 報告的輻照度應描述為是否折算到了1個天文單位(1ua)。雖然不要求,但是建議給出折算到 1ua的輻照度。如果可能,應給出太陽輻 和光借分 辨率(帶寬)
.1應編制文件記錄確定太陽輻照度的方法,文件一般應包括數據的采集、檢索、處理、校準、確 證、準確度和精度方法和/或算法,以及存檔信息。 .2對于測量產品[包括航天器觀測值、火箭實驗數據集和地面觀測(含氣球)值],應提供用于采
B/T37835—2019/ISO21348:2007
和檢索太陽輻照度的有關代理人或機構和儀器設備的描述信息,應編制文件記錄有關的數據處理算法、 儀器設備校準技術及延續性、確定準確度和精度的方法、確認和驗證方法,以及存檔過程, 7.3.3對于參考光譜(包括多個太陽活動周期光譜的平均值或大量太陽活動條件變化光譜的平均值), 應描述將某個光譜確定為參考光譜的原理,應編制文件記錄用于得到參考光譜的儀器設備、多數據集之 間差異的解決方法、數據處理算法、確定準確度和精度的方法、確認和驗證方法,以及存檔過程。 7.3.4對于經驗模型(包括基于一個或許多關基或地基測量值的模型),或對于混合模型,應描述模型 的開發原理、應用范圍、選擇替代值或指數的原理,應編制文件記錄用于得到數據集的儀器設備、模型的 數學公式、多數據集之間差異的解決方法、數據處理算法、確定準確度和精度的方法、確認和驗證方法, 以及存檔過程, 7.3.5對于太陽輻照度處理的基本原理或理論模型,應描述用作模型基礎的物理原理、模型的開發原 理和應用范圍,應編制文件記錄生成太陽輻照度的數值算法、模型的數學公式、確定準確度和精度的方 法、確認和驗證方法,以及存檔過程。 7.3.6對于太陽輻照度替代值或指數,應描述替代值或指數的研制原理及其應用范圍,應編制文件記 錄在推導中使用的數據集、替代值或指數的數學公式、多數據集之間差異的解決方法、數據處理算法、確 定準確度和精度的方法、確認和驗證方法,以及存檔過程
或專業領域的同行評審。對于任何太陽輻照度產品, ,發表的文章應存人永久電子檔案保存,以便國際社 模型或替代值/指數
應接按第7章中列出的符合性準則來取得符合性證書。作為7.4的一部分,在存檔的出版物中應進 行符合性自我聲明鍍鋅電焊網標準,內容如下:“此處用于確定太陽輻照度的過程符合GB/T37835《太陽輻照度確定過 程一般要求》的規定”。類型說明(第5章)和太陽輻照度光譜分類(第6章)應作為符合性自我聲明的一 部分
1太陽輻射度光譜分類
B/T37835—2019/ISO21348:2007
表2倍數和約數的國際單位制(SI)前綴和符號
市政工程標準規范范本GB/T37835—2019/ISO21348:2007
從伽馬射線到無線電波的太陽輻照度光譜分類
....- 照度標準
- 相關專題: